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 網路主委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 鄒頡龍
親愛的會員朋友們,大家好!伴隨著十月的到來,秋意漸濃,涼爽的天氣也提醒我們要特別注意健康。天氣變化常帶來不適,請大家隨時調整作息,保護身體。最近流感季節即將來臨,提醒大家關注相關疫苗接種,保護自己和家人。我們的協會依然在此陪伴您,繼續提供最新的健康知識和服務,希望大家能在這個美好的秋季保持健康與快樂。
本月大師醫師直播:
本月駐站醫師,台北榮民總醫院泌尿科 陳人傑 醫師會在下周為我們帶來精采的直播!
本期學術論壇, 佑達泌尿科診所 曹書瀚醫師 介紹了Karol M Pencina 等人於 2023 年發表在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的論文,探討主題:「睾固酮替代療法對低睾固酮症男性的性功能和低睾固酮症狀的影響」。
這篇文章探討了睪固酮替代療法(Testosterone Replacement Therapy, TRT)對低睪固酮症男性的性功能和低睪固酮症狀的影響。研究以隨機對照試驗形式進行,評估TRT在改善性功能、性欲及低睪固酮症狀方面的效果。
文章指出,性功能障礙是中老年男性常見問題,睪固酮水平隨年齡增長而下降,導致性欲低落和勃起功能障礙,本研究共有5204名45至80歲的男性參與研究,他們的睪固酮濃度低於300 ng/dL,並具有性欲低落及心血管疾病或風險增加的情況。研究對象隨機分配接受1.62%的睪固酮凝膠或安慰劑凝膠,每天使用。
研究結果顯示,TRT在改善性活動方面顯著優於安慰劑,且這一效果在24個月內持續存在。此外,TRT在改善低睪固酮症狀和性欲方面也優於安慰劑,但在改善勃起功能方面效果有限。這表明TRT能提高中老年男性的性活動和性欲,但對勃起功能的改善效果有限。
從專業角度來看,這項研究提供了有價值的數據支持,證實了TRT在改善中老年男性性功能和低睪固酮症狀方面的潛在益處。然而,TRT在改善勃起功能方面效果有限,臨床醫生需綜合考量患者具體症狀和需求。除了確保TRT的療效持續及安全性外,也要考慮根據個別患者的需求加入不同的治療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TRT的效果和安全性需在臨床實踐中謹慎評估,特別是心血管風險增加的男性群體。研究設計及多中心參與提高了結果的可靠性和廣泛適用性。不過一新發表在Progres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的文章統合分析三十個隨機對照試驗的文章所得出的結論是:對於性腺功能減退症的患者,睪固酮替代療法不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和全因死亡率。
總的來說,這篇研究為TRT在改善男性性功能和低睪固酮症狀方面提供了有力的證據,為臨床實踐提供了重要參考。同時,研究強調在使用TRT過程中需謹慎監測和長期追蹤,以確保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未來需要更多針對不同人群的研究,以全面了解TRT的適用範圍和最佳使用方法。
詳細內容,請見本期「學術論壇」。
近年來接受攝護腺手術的患者越來越多,不論是攝護腺癌接受根除性攝護腺切除手術,或者是良性攝護腺肥大合併下尿路症狀患者接受經尿道攝護腺刮除手術。本期學術論壇,花蓮慈濟醫院泌尿部 主治醫師 張天霖醫師 介紹了Paul Abrams 等人於 2021 年發表在Eur Urol的論文,探討主題:「攝護腺手術後患有應力性尿失禁的男性之不劣性隨機對照手術試驗的結果(MASTER)」
根除性攝護腺切除手術術後在功能性結果上或多或少會有尿失禁的情形以眾多統計來看其範圍為百分之一到百分之八十七的發生率,並且在術後一年後仍然有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二十五的患者有尿失禁的情形。觀察到可能的風險因子有年齡、身體質量指數、各種共病症、手術前攝護腺體積大小、膜狀尿道長度以及執刀者的經驗與技術。致病機轉方面以傷害到尿道括約肌、神經血管叢、術後傷口纖維化以及患者術前膀胱功能異常有關。在預防方面有文獻提及可以嘗試在手術前做骨盆底肌肉;術中則是以膀胱頸保留、神經血管叢保留、尿道長度保留、選擇性背部靜脈叢結紮、恥骨攝護腺韌帶保留及尿道重建為主。治療方面分為保守治療,包含生活型態調整、護墊、尿套、陰莖夾、骨盆底肌肉運動,及藥物治療包含口服抗膽鹼藥物或是血清素與正腎上腺素回收抑制劑(SNRI);手術治療方面則以尿道填充物注射、尿道下吊帶手術及人工尿道括約肌手術。
目前在美國泌尿醫學會的治療準則,若術後尿失禁在接受一年的保守治療後仍有漏尿,手術方式以人工尿道括約肌手術為主。本篇文章旨在比較不論是接受根除性攝護腺切除手術或者是經尿道攝護腺刮除手術的患者,有尿失禁且保守治療無效後接受尿道下吊帶手術或人工尿道括約肌手術後之結果,且為一不劣性隨機對照實驗。患者共三百八十人隨機分配到尿道下吊帶手術組及人工尿道括約肌手術組。主要療效指標為接受尿失禁手術後十二個月的尿失禁比率,在兩組之間不論是嚴格或是非嚴格的漏尿定義,皆無顯著差異,顯示尿道下吊帶手術的療效不亞於人工尿道括約肌手術。但再細看此實驗之結果,可以發現漏尿的量、主觀上影響生活日常的分數、患者主觀上滿意度及併發症的發生、後續需要再次進行手術的比率,也就是所有的次要療效指標,皆還是較為以人工尿道括約肌手術優於尿道下吊帶手術,不過兩者分別以術前及術後比較都有所改善。在整體病人而言的確以漏尿的比率來說並無差別,但在次分組分析來說,嚴重漏尿的患者其術後結果還是以人工尿道括約肌手術優於尿道下吊帶手術。這篇文章是少數兩種術式觀察追蹤一年後的比較,未來仍需透過更多的臨床試驗佐證,讓臨床醫師能夠選擇對病人較好的治療方式。
詳細內容,請見本期「學術論壇」。
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
祝福您
事事順心
平安喜樂
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 網路主委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 鄒頡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