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會員 會員登入 聯絡我們English

輔助器材

小心!藥物會讓你失去下水道自主權〈藥物引起之尿失禁〉

唐一清 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泌尿科主任
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常務理事
取錄於http://www.tcs.org.tw/銀髮族尿失禁關懷專欄專欄
  對於門診工作十分繁忙的泌尿科醫師而言,藥物治療應是最方便快速的治療方式,台灣的患者又普遍有「拿藥吃才算看病」的觀念,可謂「皆大歡喜」。然而,藥物治療只能緩解其症狀,但無法根治。當停止服用藥物後,病情會恢復至服藥前的樣子。
  某些藥物能增加膀胱出口的阻力,對於輕度應力性尿失禁確有療效。但藥物治療並不是長久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且所有藥物均有潛在的副作用,因此需要密切的追蹤。針對造成應力性尿失禁的成因予以矯正,才是長期治療的方式。
  關於治療尿失禁的藥物,之前在「泌尿科會訊」的「婦女泌尿學園地」有多位前輩專文論述,在此僅就常用藥物作一瀏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長效型鎮靜劑,如diazepam, flurazepam等。會使老年人官感神經遲緩,脹尿感覺模糊而難於控制小便。
利尿劑,特別是作用於「亨利氏環」之藥劑如furosemide,bumetanide等。因短時間內大量尿液產生,易使老人排尿不及而發生尿失禁。
抗副交感神經藥劑,用於抗胃腸痙攣、抗心律不整、抗焦慮等臨床治療;更常內含於市面非處方複合製劑。此類藥物有減弱膀胱收縮功能之副作用,令患者餘尿增加,膀胱過脹而尿液溢出。
抗交感神經藥劑,如prazosin, terazocin 等。臨床上用於治療高血壓以及攝護腺肥大。此類藥物會放鬆尿道括約肌收縮功能,特別在老年婦女易引起應力性尿失禁。患者在腹部用力,例如運動、咳嗽時尿液即不自主流出。
鈣離子阻斷劑,如nifedipine、diltiazem等,臨床上主要用於高血壓之治療。其副作用為放鬆平滑肌,使膀胱收縮無力,尿液滯留而產生溢出性尿失禁。
血管收縮素轉化鋛抑制劑,如catopril,enalapril等,屬抗高血壓藥物。在老年患者容易引起咳嗽之副作用,故此女性可能出現應力性尿失禁。
非類固醇抗發炎藥,臨床上使用極普遍之消炎止痛劑,如ibuprofen,naproxen等。
  會引起水份滯留體內,水腫之副作用。因此患者夜間尿量增加,導致尿頻、尿失禁等症狀。 了解以上各類藥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各位銀髮族的長輩若然有藥物引起尿失禁的苦惱,應該主動與醫師提出討論,更改藥物種類或調整藥物劑量。如果本身原來就有尿失禁的毛病,更應事前告訴醫師,避免藥物加重症狀。祝福各位活得老,活得好,活得乾乾爽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