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器材
生物回饋法
鄒頡龍醫師
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泌尿部主治醫師
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泌尿部主治醫師
如前文所述,「正確掌握骨盆底肌肉的收縮」是骨盆底肌肉運動的成功要素。「生物回饋」法正是讓病人有效掌握肌肉收縮的利器。 |
Swartz等人為「生物回饋」下了以下的定義:「使用電子或機械工具,正確的評估患者之神經、肌肉及自主神經的正常或不正常的活動,並以聲音或視覺回饋,告知患者」[10],而International Continent Society為「生物回饋」定義為:「尿失禁行為治療的一種方式,用以教導患者正確的收縮骨盆底肌肉,以及自主性的抑制膀胱逼尿肌的不正常收縮。」 |
早在50年代,Kegel 醫師已經用「生物回饋」的觀念治療尿失禁[7]。當時的設計十分簡單,乃是用中空的管狀探頭置入陰道,另一端連接壓力儀,當骨盆底肌肉收縮時,使用者能看到壓力的變化。據Kegel的文獻指出,90%應力性尿失禁的患者症狀得到改善。這種簡單的「生物回饋儀」至今仍有類似產品,方便、好用且價格便宜是為優點。 |
除了用於應力性尿失禁,「生物回饋」對於急迫性尿失禁、混合型尿失禁也有治療的效果[11]。目前學界已經廣泛接受:當尿道外括約肌(骨盆底肌肉)收縮時,能夠在薦椎神經產生反射,從而抑制膀胱逼尿肌的收縮。如果急迫性尿失禁患者在有強烈尿液時,能先主動,甚至下意識的收縮骨盆底肌肉,則可以減少排尿的次數,並可以避免「急迫性尿失禁」的發生。然而,骨盆底肌肉十分抽象,看不見也摸不著,因此可以藉由「生物回饋儀」作為輔助工具,從而強化病人訓練的效果,提昇骨盆底肌肉訓練的動機。 |
正確且持續的使用「生物回饋儀」有著不錯的療效。對於應力性尿失禁有76%病人有明顯效果[12],混合型尿失禁有80%[13],急迫性尿失禁則有82%病人有明顯的改善[14]。 |
生物回饋儀目前有直接測量壓力及測量肌電圖(electromyography)兩種方式。目前還沒有論文指出兩種測量儀何者效果較好,可依病人的需要而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