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會員 會員登入 聯絡我們English

精選文章

婆婆媽媽、滴滴答答:談婦女尿失禁

台中榮總 婦女醫學部婦科主任 洪滿榮主任
尿失禁主要發生於婦女,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成年婦女約25-30%有尿失禁症狀,7%有嚴重尿失禁症狀會影響到衛生及生活品質,還好現在大部份的病患能經由接受藥物、骨盆底肌肉運動訓練或手術治療以改善甚至治癒尿失禁。

以下就常見問題Q&A:

Q1:什麼是尿失禁?有幾種類型?

尿失禁就是不由自主的漏尿,常見有五大類型:1. 應力型;2. 急尿型;3. 混合型;4. 滿溢型;5. 暫時性。應力型常見於產後及更年期婦女,原因是尿道、陰道鬆弛。急尿型常見於停經後及高齡婦女,原因是膀胱過動。混合型就是兼具以上兩者。滿溢型較常見於神經病變或糖尿病患者,原因是膀胱無力、餘尿太多。暫時性則較常見於高齡病患,因種種原因導致暫時的解尿功能失調。除以上五大類型,另有因困難的骨盆手術造成的膀胱陰道瘻管所引起的持續性尿失禁。

Q2:為什麼女生比男生容易尿失禁?

因為男女先天不同。女性尿道較短約5公分,男性尿道約15公分。女性因為經歷懷孕以及生產過程,導致陰道及骨盆底神經肌肉受傷,以及更年期停經後荷爾蒙缺乏,導致尿道括約肌萎縮,容易尿失禁。而男生年紀漸長,攝護腺增生肥大,反而會有解尿困難的問題。

Q3:婦女尿失禁問題有多嚴重?

流行病學研究報導,20歲以上成年婦女約百分之25有尿失禁症狀,50歲的更年期婦女約百分之30,65歲以上高齡婦女約百分之40有尿失禁症狀。最常見的尿失禁是應力性尿失禁,佔百分之五十,然後是混合性尿失禁百分之三十,急尿性尿失禁為百分之二十。然而病人主動就醫意願較低,通常到嚴重影響衛生或生活品質時,才會尋求醫療協助。東方人和西方人患病的比率差不多,因此沒有人種的差別。

Q4:高齡婦女的尿失禁為何比較嚴重?

高齡婦女的尿失禁較常見是兼具應力型與急尿型的混合型尿失禁,容易反應來不及的大量漏尿,並且可能因為種種其他因素導致病情加重,例如:精神錯亂、泌尿道感染、女性賀爾蒙不足、藥物的交互作用、心理因素、過度利尿、行動緩慢或便秘等。

Q5:如何自我評估?

可先自填問卷自我評估,若有其中的症狀或生活品質困擾,即可早日就醫,尋求醫療協助。

Q6:如何診斷?

醫師會根據您所敘述的症狀,安排幾項檢查:1.婦科檢查:評估是否有骨盆腫瘤或子宮陰道脫垂現象,及咳嗽時否會漏尿,並教導骨盆底肌肉運動並且評估功能;2. 病人可以自填問卷及記錄三天的解尿日記,以協助診斷,3. 對於較複雜病狀者,最後會進行膀胱尿動力學檢查,檢查至此應可得到正確的診斷。

Q7:如何治療?

簡單來說就是正常的生活飲食、骨盆底肌肉運動、藥物和手術治療,病情較輕的病人,可先合併前三項治療,約百分之六十至七十的患者症狀可以獲得改善,倘若沒有改善或病情本來較為嚴重(百分之三十至四十) ,可以考慮接受手術治療,目前手術的方法是微創型的中段尿道吊帶手術(針對應力型為主的尿失禁),手術健保有給付,不會增加額外的經濟負擔。另外也有最新的單一傷口尿失禁吊帶手術,需自費約3萬元,傷口更小,疼痛感更低。

Q8:尿失禁婦女是否一定會有膀胱或子宮下垂?

不一定,約百分之三十至八十的尿失禁病人有中等以上程度的脫垂,可以在尿失禁手術時同時矯正。

Q9:手術後如何自我照顧?

應避免長期職業性的粗重工作,生活飲食作息正常避免過度肥胖及便秘,可以持續養成做骨盆底肌肉運動的習慣,如此應能盡量保持手術後的長期療效。

Q10:台灣尿失禁婦女的就醫現狀?

在過去資訊缺乏、民風保守的時代,婦女遭遇尿失禁問題時,常趨於默默承受。而臺灣醫界也因為較少婦女泌尿學的專門研究,使得醫師面對處理這類問題時,常感到捉襟見肘。近年來因為臺灣婦女愈來愈重視生活品質;現代社會資訊流通及觀念開放,不再避諱有關"婦女病"的討論與報導;而且全民健康保險將尿失禁納入『慢性病』的給付範圍,並且支付大部份的醫療費用;及國內的醫學中心也陸續開辦了『婦女泌尿特別門診』而且成立醫療團隊等因素,方便病人接受治療而遠離尿失禁滴滴答答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