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會員 會員登入 聯絡我們English

精選文章

應力性尿失禁的手術治療

佛教慈濟綜合醫院泌尿科 郭漢崇主任

  雖然佔有應力性尿失禁的婦女約10%,但真正病情較嚴重,會影響到生活品質的病人可能不到一半。其中又有6成的病人可以使用物理治療來增強骨盆底肌肉張力,使得尿道阻力增加而減少尿失禁的發生。真正的需要手術治療的病人大約只有2成。在這2成的婦女當中,有些是單純的應力性尿失禁,部份的合併有膀胱過動症,而另外大約有三分之一的病人,可能具有內因性尿道括約肌閉鎖不全,後來自於神經性障礙所造成的尿道閉鎖不全。

  傳統的手術治療在最近10年來有相當大的變革,最主要是由於對於應力性尿失禁的致病機轉觀念的改變,過去,對於應力性尿失禁,都是因為膀胱與尿道在用力的時候向下脫垂所造成。但近年來則認為,尿道阻力的降低才是造成應力性尿失禁的最主要問題。因此,如果沒有增加尿道的阻力而只恢復膀胱與尿道在骨盆底的位置,對於減少膀胱及尿道向下脫垂有幫助,但卻無法完全治癒應力性尿失禁。而使用尿道下吊帶的治療方式,卻可以使得8-9成的婦女簡單的手術之後,尿失禁得以消除。

  傳統的尿失禁手術是由下腹部開刀,然後將膀胱頸兩邊的骨盆底筋膜利用縫線縫於恥骨聯合或是縫在兩側的骨盆腔韌帶上,使得膀胱底部及尿道得到一個支撐,在用力的時候不會向下墜。其實這個手術最主要造成尿不失禁的原因,是在於手術後筋膜的張力增強,使得尿道下有足夠的阻力,可以在用力的時候支撐尿道而不會造成尿液的外漏。

  事實上,整個骨盆底的功能是一致性的,這些骨盆底以及筋膜的鬆弛,也很可能是來自於懷孕或者是生產時,對於骨盆底肌肉群的傷害或是神經末稍的損傷所造成,以致於病人隨著多產之後,或是年齡增加停經之後,其骨盆底肌肉鬆弛度變高,尿道外括約肌的閉鎖性也變差,因此造成應力性尿失禁。手術最主要的目的,便是恢復尿道的阻力,因此使用尿道下的吊帶將尿道往上托起,病人在用力的時候,尿道下面有一條強韌具有張力的筋膜可以從下方頂住尿道,增加尿道的阻力,防止尿液的外漏,便成為現代尿失禁手術的主要的理論基礎。

  雖然如此,尿道下吊帶的放置,仍有很多種不同的變化。較為傳統的尿道下吊帶是放置在膀胱頸,但是這種吊帶通常無法使得較為嚴重的尿道閉鎖不全得到足夠的支撐,因此病人容易產生手術後尿失禁的復發。最近10年來由歐洲發展出來的尿道下吊帶手術,則是使用一條較有彈性的網狀吊帶,放置在中段尿道,兩端再往上拉到恥骨後方,此種手術稱為無張力性吊帶手術。最主要的也是在增加尿道下的阻力,使得病人在用力時,尿道可以得到由下方而來的支撐。雖然有些病人在手術後仍然會有膀胱底部的脫垂,但卻不會有尿失禁。然而病人在平常排尿的時候,尿道可以自然的放鬆,因此尿道下的吊帶並不會阻擋尿道,增加阻力而造成排尿的困難。

  最近3-5年來,改良型的尿道下吊帶也很多,包括由恥骨後方往下紮針,然後將吊帶拉上來的SPARC手術方式,還有將吊帶往兩邊的閉孔向外拉出,使得吊帶得到一個真正無張力的環境,而讓尿道安穩的躺在尿道上方,減少手術後排尿困難的發生率,同時也讓病人減少手術當中因為擕帶吊帶縫線的針頭向上穿剌時,剌破膀胱所造成的併發症。這些新型的尿道下吊帶手術都具有8-9成的成功率,但也都有少數手術的併發症會發生,例如手術當中不小心穿破膀胱,或是使用無張力吊帶向上穿剌時,剌破大血管而造成出血。吊帶放置的位置也可能造成尿道的阻塞而產生手術後排尿困難,或是因為手術後吊帶的感染而造成吊帶外露或是需要移除的可能。

  尿失禁手術最新的發展,幾乎完全由人工材料取代了病人自體材料。這種人工材料為具有較大網洞的手術網膜。因為網洞較大,可以讓細胞在網洞中間生長,同時也容許一些是巨大細胞以及微血管在裡面生成,減少了細菌感染或是組織排斥的併發症。由於手術傷口很小,病人手術後的疼痛也相當少,手術成功率也較高。因此最近10年來,尿失禁手術已經成為婦科手術的大宗。許多尿失禁程度較輕的病人也紛紛求助於這種新興的治療。使用藥物治療或是物理治療的病人反而越來越少,雖然如此,尿失禁手術仍然有其後遺症以及一定比例的手術失敗率。要進行尿失禁手術之前,仍然需要由醫師作謹慎的評估,只有真性應力性尿失禁,使用尿失禁手術(不論何種方法)才會有較好的成功機會。如果病人應力性尿失禁混合有膀胱過動症,或是病人是屬於逼尿肌無收縮力,必須要用腹壓來排尿者,手術成功率大約都只有6-7成。

  大部份尿失禁手術復發,都是在手術後一年內,部份病人是因為手術後造成尿道阻力過高,而產生排尿困難,因此病人會使用腹壓來排尿,漸漸的會使得尿道下吊帶變鬆而又發生尿失禁復發。有些醫師吊帶放得太鬆或是位置不對,無法有效的增加尿道的阻力,雖然在手術後3個月因病人不敢用力,手術成功率似乎不錯,但在3個月之後隨著病人用力時腹壓增加,尿失禁便又逐漸的復發。但在1年之後,大部份的尿失禁手術後,病人便會停留在原來的狀況。有些人有輕微的尿失禁,但比手術前的程度已經改善很多,但也有部份病人會產生手術後的膀胱過動症。這種新發生的手術後膀胱過動症很可能是來自於吊帶放置在尿道下方,對於膀胱以及尿道神經的剌激所造成。如果有這種膀胱過動症的產生時,醫師會懷疑是否具有尿道的阻塞。使用尿路動力學檢查,可以比較手術前後排尿壓力的增加,以及尿道阻力的增加。如果有必要,可以使用經陰道尿道鬆弛手術,將尿道下之吊帶找出來,並且由中間剪開,減少尿道的阻力。雖然會讓病人尿失禁程度變差,但是卻可以讓病人恢復較正常的排尿,以及減少頻尿、急尿的痛苦。

  真正嚴格的去追蹤尿失禁手術,可以發現,手術後病人可以得到尿不失禁,同時又沒有任何新增加的下尿路症狀者只有6-7成,大部份的病人在手術後,仍然會有些許的下尿路症狀存在,使得病人產生生活上的困擾。因此對於任何一種尿失禁,我們仍然希望醫師應該謹慎的評估。而病人也應該先試行骨盆底肌肉運動的物理治療,如果治療效果不好,再來考慮使用尿失禁吊帶手術。畢竟尿失禁手術仍然是一種侵入性,具有後遺症的手術方式,不可以不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