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會員 會員登入 聯絡我們English

精選文章

婦女生產方式與尿失禁的關係

高雄醫學大學小港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龍震宇醫師
尿失禁影響了世界上數百萬的婦女,而且在婦女的一生當中,約有11.1%的可能性要接受膀胱脫垂或尿失禁方面的手術1。婦女尿失禁的盛行率約為50%,而應力性尿失禁在50~65歲婦女身上的盛行率有報告指出為25% 2。
造成尿失禁的危險因子包括有產次、抽煙、肥胖、停經以及骨盆底神經傷害等等。而生產的方式是否與應力性尿失禁或其他骨盆底疾病(如膀胱脫垂)有關? 最近北美有一篇研究針對632位的婦女做統計,發現第二產程過長或產鉗分娩與任何一種應力性尿失禁 (應力性尿失禁或急迫性尿失禁)間有明顯的相關性存在,而剖腹生產與應力性尿失禁之間的關係則不明顯3。造成應力性尿失禁發生率的提高可能原因為,在產鉗生產時,因胎頭被拉下的速度遠快於正常的分娩,所以會對神經、骨盆底的結締組織產生牽扯、傷害。此外,一些專家認為避免施行會陰切開術,以及允許第二產程胎兒被動的下降,可以減少與出生時傷害所相關之應力性尿失禁的發生率。
而另一篇研究中,使用肌電圖測定來評估產後48~72小時、產後2個月及產後6個月的婦女的骨盆底肌肉組織,發現到產鉗生產會出現陰部神經的傷害,而剖腹生產則較少出現傷害4。因此可以推測出,假如支配肛門外括約肌的陰部神經分枝受損的話,會導致大便的失禁,然後相同神經的位於尿道周圍的分枝,非常有可能出現隱藏性的損傷,而導致以後應力性尿失禁的出現。
相反地,假若避免胎頭去接觸到骨盆底的話,那麼就能夠避免骨盆底受到傷害,而不會造成應力性尿失禁的出現。一些作者也支持使用剖腹生產能保護骨盆底免受到傷害,進而避免應力性尿失禁出現的假說。而一些最近的研究發現,因分娩而導致的傷害會隨著時間而惡化,因而導致隨著年齡增長而增高的尿失禁發生率。但若因此而提倡剖腹生產,則未免有點矯枉過正,只要有適宜的產後運動與保養,絕對可大幅降低日後尿失禁的比率。即使發生尿失禁,亦可使用經陰道無張力吊帶手術來治療,長期成功率可達九成5。
應力性尿失禁是一個常見、且常困擾婦女的一種問題。雖然不會致命,卻會對個人衛生與社交生活有不良影響。但幸運的是,大多數婦女尿失禁的問題是可以經由檢查、治療而痊癒的。




參考文獻
[1] Olsen A, Smith V, Bergstrom J, Colling J, Clark A. Epidemiology of surgically managed pelvic organ prolapse and urinary incontinence. Obstet Gynecol 1997; 89: 501-6.

[2] Chen GD, Lin TL, Hu SW, Chen YC, Lin LY. Prevalence and correlation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and overactive bladder in Taiwanese women. Neurourol Urodyn 2003;22:109-17.

[3] Baydock SA, Flood C, Schulz JA, MacDonald D, Esau D, Jones S, et al.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urinary and fecal incontinence four months after vaginal delivery. J Obstet Gynaecol Can 2009;31:36-41.

[4] Snooks SJ, Swash M, Mathers SE, Henry MM. Effect of vaginal delivery on the pelvic floor: a 5-year follow-up. Br J Surg 1990;77:1358–1360

[5] Nilsson CG, Palva K, Rezapour M, Falconer C.Eleven years prospective follow-up of the tension-free vaginal tape procedure for treatment of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Int Urogynecol J Pelvic Floor Dysfunct 2008;19:1043-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