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會員 會員登入 聯絡我們English

精選文章

兒童尿床

慈濟醫院台北分院 泌尿科 張尚仁醫師
  小孩子的尿床盛行率相當普遍,但會隨著年紀增長和腦部發育會越來越低。根據台大醫院的研究,台灣小孩的盛行率在六至十一歲的兒童盛行率為8%,六歲的時候是14%,十一歲的時候則降為2%。男孩較女孩容易有尿床的情形,如果家中遭遇事故,如父母離婚,死亡,時常爭吵,小孩遭遇家暴,有睡眠障礙,嚴重便秘,睡覺時會打鼾或者父母雙方小時候有尿床的病史,小孩子也較容易有尿床的情形發生。除此之外,最近的研究也發現,如果小孩子有先天性疾病如過動症,發展遲緩,腦性麻痺,小胖威利症候群和排尿障礙等,也較容易有尿床的情形。因此,如果小孩子在六到七歲之後仍然有尿床的情形,應該求助小兒泌尿專科醫師治療,確認小孩子除了尿床之外,是否也有其他相關病症,如果有的話應該一併偕同相關科別治療,減少其相關後遺症。不過大部分的兒童都是屬於單純的尿床,其原因不外乎因為抗利尿賀爾蒙分泌不足,導致晚上尿量過多,或者膀胱較為敏感,導致膀胱容量過小,及睡眠障礙等三種原因導致尿床。一般初步的診斷包含了病史詢問,基本的神經學檢查,排尿及排便日記,尿液分析及排尿日記。至於初步的治療則是行為治療及飲食調整,包括了平時減少食用過多鹽分,少喝冰冷及含咖啡因的飲料,例如可樂,茶,可可和巧克力。此外要減少睡前的飲水量,避免睡前兩個小時內飲用大量的液體,水果或牛奶。定時睡覺,避免過晚就寢,睡前記得去尿尿。例如很多尿床的小孩子,常在假日發生尿床,即是因為過晚就寢,玩的太累,以致無法睡眠過深發生尿床。一般現在第一線的治療包含了藥物治療(抗利尿激素)和鬧鈴的行為治療。不過,由於台灣健保並不給付鬧鈴治療,因此一般台灣的醫師會以抗利尿激素做為第一線治療,此外若治療效果不佳,會加上三環抗憂鬱劑,抗乙醯膽鹼等藥物。若合併便秘,會給予軟便劑。如果為排尿障礙的兒童,需給予甲型交感神經抑制劑及骨盆底肌肉復健。若合併其他非泌尿科相關疾病則需與其他專科合作治療,方能有較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