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揪出漏尿的元凶─引起銀髮族尿失禁的疾病 |
|
“尿失禁”影響許多人的生活品質, 也阻礙了個人的社交生活. 不論男女, 都引以為苦. 但是偏偏它讓許多銀髮族感到羞愧. 心想,
自己曾是何等的婀娜多姿與意氣風發? 如今卻落得如此地步! 這叫銀髮族如何能釋懷? 因此, 更加封閉自己的生活領域, 這樣的生活品質,
對銀髮族而言, 無疑是雪上加霜. 因為生活已經乏人照顧了, 還要擔心引起旁人不悅的尿騷味, 這內心的折磨, 恐怕非一般人所能體會.
問題是許多病患又不敢或不知即時找醫師處理. 不但延誤病情, 也多受許多不必要之苦.
問題是, “尿失禁”本身, 不只是個症狀, 還代表病患本身可能還有個潛藏的疾病存在, 雖然銀髮族的尿失禁,
在膀胱排尿控制機能上是出了些問題, 但是也不應該視尿失禁為老化的過程, 而逆來順受, 我們實在不可輕忽它的存在. 說
“尿失禁”是病態的表現, 一點也不為過. 因為尿失禁的發生, 可以是功能性, 也可以是解剖性的原因所造成的臨床表現. 然而尿失禁對成人而言,
約對1.5%-5%的男人, 與10%-25%的女人造成困擾. 而且隨著年齡, 發生的機會更高. 例如六十歲以上的婦女,
就有近40%會發生尿失禁. 當然, 銀髮族因常合併許多疾病, 尿失禁的比例也就更高了, 在銀髮族較常見與尿失禁有關的疾病有中風, 糖尿病,
巴金森氏症與便秘等等.
中風造成銀髮族尿失禁的原因有三. 第一, 解尿的神經中樞受到阻斷, 造成膀胱逼尿肌的過度收縮, 因而尿急與急尿性尿失禁接連發生. 第二,
即便是膀胱功能正常, 中風後造成認知與語言功能的局部喪失, 也可能造成尿失禁. 第三, 中風後合併其他神經病變, 或藥物的使用不當,
也會造成病患膀胱逼尿肌的不收縮, 從而發展成解尿困難, 與滿溢性尿失禁. 此外老年痴呆雖不是中風, 但它造成的尿失禁, 卻非常複雜.
它可造成膀胱逼尿肌的不穩定, 應力性尿失禁, 也可能造成解尿困難, 與滿溢性尿失禁. 這類銀髮族的神智因為已經不甚清楚,
用藥上就要更加小心.
至於糖尿病造成的神經病變, 往往發生在周邊與自主神經系統, 原因是長期高血糖造成神經軸突的病變. 其實膀胱神經性病變,
只是糖尿病造成的諸多自主神經系統病變之一. 舉凡食道胃蠕動不良, 夜間盜汗與拉肚子, 姿態性低血壓, 性機能異常與心臟病變, 都可能發生.
事實上, 約有40%的糖尿病患, 會有解尿功能異常. 臨床上, 膀胱對脹尿的感覺會先發生異常, 接著膀胱逼尿肌的收縮變得無力,
病人常因此尿解不乾淨, 尿滯留, 與滿溢性尿失禁都會發生.
巴金森氏症是一種常見的中樞神經退化性病變. 主要的症狀有顫抖, 僵直與行動困難. 但是膀胱功能的異常, 如頻尿, 夜尿,
尿急與急尿性尿失禁, 這些症狀往往會因為病患的行動不便, 與認知功能的變差而變本加厲. 這類病患膀胱功能的異常,
主要是膀胱逼尿肌的過度收縮. 但因男性銀髮族常合併攝護腺的肥大, 治療上, 除腦基底核神經傳導物質的補充, 與抗乙醯膽鹼藥物的控制外,
合併攝護腺肥大的內視鏡刮除手術, 應是較佳的治療組合.
便秘是銀髮族常發生的另一項困擾, 大約有30%的銀髮族, 一個月內會發生一次以上的便秘. 然而便秘與膀胱的功能, 是息息相關的.
尤其是在虛弱與臥床的病患, 常因脫水與藥物的作用, 造成便秘, 甚至大便阻塞, 造成會陰部的壓迫, 與膀胱頸部尿流的阻塞.
改善之道就靠每天八大杯的水與6-10公克的食物鑯維.
總之, 銀髮族的尿失禁, 原因很多, 這裡面潛藏很多社會與醫療的問題. 他(她)們需要的是多一分關心, 容忍與鼓勵.
然而尿失禁的診斷與治療, 卻是非常專業的課題. 尿失禁本身, 也不見得只是尿失禁的問題而已. 它可能會潛藏著腎臟功能的逐漸損傷, 不可不察.
找個專業醫師, 永保安康, 最為重要.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