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ft
消息公告
活動花絮
理事長的話
緣由宗旨
服務內容
協會組織
入會申請表
學術論壇
學術研討會
精選文章
專業會員區
中文化問卷
中文化名詞解釋
民眾發問區
保健錦囊
心情交流
輔助器材
凱格爾運動影片
衛教叢書
你的尿門關不住?
膀胱運動過度?
攝護線太肥了嗎?
間質性膀胱炎檢測
期刊內容
編輯委員
投稿規則
投稿信箱
 

骨盆底肌肉運動~原理與執行

行為處置療程,也在近年來再度崛起,提供給輕、中度尿失禁病患另一種「不用動刀、吃藥」的選擇。

  骨盆底肌肉運動最主要是以訓練骨盆底肌肉的肌力、耐力及反應力,來增強骨盆底肌肉的支持功能,改善器官下垂、尿失禁等各種問題。骨盆底肌肉運動著重於正確骨盆底肌肉收縮的學習,建立正確收縮模式,矯正不當的肌肉運用模式。在開始訓練之前,仍需確認病人有無不適合骨盆底肌肉運動的一些臨床問題:如餘尿過多、急性泌尿道感染、神經系統問題所造成的尿失禁等。此外,若病人已有十分嚴重的骨盆內器官脫垂(三度以上,在陰道口就可看到器官),運動的成效亦會受到限制。但不同傳統的手術或藥物治療,個案必須了解運動的療效並無法立竿見影,需要一陣子的努力才會有效;但是相對的運動的療效是可以累積、無上限的。此外骨盆底肌肉運動的療效並不止於漏尿的預防,對陰道及肛門鬆弛所引起的各項問題,也有不錯的治療效果。近代的學者則進一步將骨盆底肌肉訓練分為四個階段:評估與訓練原理介紹、肌肉醒覺的基本訓練期、肌力訓練期 及肌肉運用、排尿行為重建期。
首先,審慎的評估個案的病情是骨盆底肌肉成功的第一要務。雖然在推薦病人接受骨盆底肌肉治療時,已經初步篩選出適合的病人。但是,由於骨盆底肌肉訓練的成敗,病人本身的特質也很重要,研究得知“沒時間“和“對療效的感知”是影響骨盆底肌肉運動遵從行為的兩大因素。(引陳淑月)若能事先了解病人有無運動習慣,及保健的概念,會十分有助於衛教指導的成功。

  接著是訓練肌肉醒覺的基本訓練期。在此時期主要的任務有三:○1避免不當的骨盆底肌收縮、○2維持正常的陰道張力及○3加強骨盆底肌的隨意收縮能力。對婦女而言,骨盆底肌肉的感覺並不是很明顯,也很少使用骨盆底部的肌肉。根據研究報告顯示,有30﹪的婦女無法正確的執行骨盆肌肉收縮的動作,並且會傾向以腹部肌肉、臀部、或大腿後側的肌肉來取代骨盆底肌肉,以完成夾緊臀部的動作。通常這樣的取代收縮(使力點不正確)多發生於骨盆底肌無力的婦女,因此治療初期如何使病人找到骨盆底肌,達成肌肉在沒有其他輔助肌之下單獨收縮,是訓練者初期的一大挑戰。此外,由於為初學者,此期的運動處方設計,應依據病人肌肉的強度,以少量多次為原則,避免使用最大收縮力,以免其它肌肉隨同收縮;如此才能建立病人正確的隨意收縮動作。

  接著是肌力及耐力的訓練。在病人可以正確的運用骨盆底肌肉,隨意控制收縮及放鬆之後,我們便可以進一步來訓練病人的肌肉力量。肌肉力量的訓練包含了強度和耐力的訓練。在此期運動處方需包含快速用力收縮及最大持久力的收縮。通常在臨床上,我們可以讓病人儘量持續骨盆底肌肉的收縮時間,來訓練最大持久力。然後在每一個持久收縮後,以快速收縮數次來訓練肌肉的瞬間力量及放鬆技巧。雖然病人如果可以隨意控制骨盆肌,漏尿的情形就可以改善;肌力增加訓練可以更進一步的增加肌肉的張力,及骨盆底肌肉肌塊的大小,對於骨盆器官的脫垂,及器官在身體運動時的穩定度,有更佳的成效。

  最後是肌肉運用及排尿行為重建時期。治療師在此時期的訓練重點有二:(1)矯正病人不良的姿勢和如廁習慣;(2)將運動的習慣融入病人的日常生活中。 在此時期,骨盆底肌肉的力量及靈活度已經增加許多,接下來便是教導病人如何運用骨盆底肌肉,及矯正不良的排尿習慣。首先,必須矯正病人不良的姿勢。不當的站立及坐姿,容易造成腹壓增加、骨盆底肌長度改變及鬆弛的情形。而在骨盆底肌肉運用指導方面,通常需依據病人臨床上尿失禁的種類,而有不同的指導方法。若病人有應力型的尿失禁,我們會教導病人鎖尿技巧。在執行任何會增加腹壓活動之前,先用力收縮骨盆底肌肉。例如,在咳嗽前有效而正確的夾緊骨盆底肌,或是在舉起重物前,夾緊骨盆底肌,再以腿部及臀部的力量舉物,避免彎腰以腹部力量舉起重物, 以減輕骨盆內器官向下的壓力。若病人有急迫型尿失禁,則需配合排尿日記給予排尿再訓練。在確認病人無排尿放鬆不良所導致的頻尿後,可教導病人在解尿後又有尿急時,先快速收縮骨盆底肌肉三次,讓急尿感降低,再以一般的速度如廁,便可避免尿急失禁的窘狀。但是若為無法抑制之尿液感,則不要刻意憋住,仍要將膀胱排空。如此慢慢增加排尿的間距,以緩解頻尿。

蔡娟秀 
慈濟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