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ft
消息公告
活動花絮
理事長的話
緣由宗旨
服務內容
協會組織
入會申請表
學術論壇
學術研討會
精選文章
專業會員區
中文化問卷
中文化名詞解釋
民眾發問區
保健錦囊
心情交流
輔助器材
凱格爾運動影片
衛教叢書
你的尿門關不住?
膀胱運動過度?
攝護線太肥了嗎?
間質性膀胱炎檢測
期刊內容
編輯委員
投稿規則
投稿信箱
 

子宮或陰道頂脫垂之懸吊手術的新趨勢

  子宮陰道脫垂或子宮切除後陰道頂脫垂的發生率約2%至45%,然而經骨盆腔重建手術後約有三分之一患者仍會再復發。因此,骨盆腔重建手術應包含下列幾個目標:1. 解除脫垂所產生的症狀;2. 矯正相關骨盆腔支撐的缺陷;3. 維持或增進骨盆腔之內臟及性功能;4. 預防新的骨盆腔支撐缺陷或內臟及性功能障礙的產生或表現;5. 預防將來骨盆腔重建手術或尿失禁手術施行的再需要;6. 期望手術能夠持久性。在一項前瞻性的研究,發現將子宮薦椎韌帶重新縫回陰道頂是最有效的方式來防止陰道頂脫垂的再發生(三年內陰道頂脫垂再發生率可由30%降為6%)。現今,子宮薦椎韌帶及子宮頸旁環構造的斷裂或缺損被認為是子宮、陰道頂及小腸脫垂的主因。利用原有斷裂的子宮薦椎韌帶或使用人工產物以替代舊有衰弱的子宮薦椎韌帶形成新的子宮薦椎韌帶,來懸吊子宮或陰道頂的手術,為最符合解剖構造的手術方式。懸吊時應將子宮薦椎韌帶懸吊在陰道兩側而不要拉向中央處縫合在一起,如此則可保有上端陰道的容積以利陰道的『性功能』,這是骨盆腔重建手術的目的之一。
I. 上端陰道支撐的骨盆腔解剖構造
陰道可分成三個階層,陰道上端2-3公分處稱為上階層。於正常的情況下,在肌肉與筋脈的支撐下,陰道是位於骨盆底中央的管狀構造,上端三分之ㄧ與下端三分之二約成130度的交角,呈一ㄏ字形,其上端長軸的延伸指向第三及第四薦椎間。靠著強韌的肌肉、筋膜分別支撐著上方的子宮、前方的膀胱尿道和後方的直腸。於腹壓上升的情況下,在良好的骨盆底肌肉、筋膜的支撐下,上端的陰道是閉合且倚附在兩側骨盆底肌肉群於中間形成的膈膜上,所以腹壓上升時可防止陰道上端或子宮下垂及膀胱、直腸的脫出。
散佈及附著骨盆腔的筋膜總稱為內骨盆腔筋膜,其起始來自一廣大的區域,可從大坐骨孔、可從薦椎外側、及可從薦椎腰骨交界處起始。開始這些筋膜主要是呈垂直走向,但在到達陰道後成橫的方向附著於薦椎,並於陰道的外側處分散開包住前後陰道壁而形成子宮頸旁環的構造(圖一)。內骨盆腔筋膜會因所在不同的地區而有特殊的名稱:如恥骨子宮頸筋膜、主韌帶、直腸陰道筋膜及子宮薦椎韌帶,這些是支撐陰道上端的主要筋膜群。

II. 子宮及上端陰道支撐缺陷的病因
若上下陰道角度消失,由於地心引力及提肛肌向下肌肉群的力量會導致陰道壁『疝氣』形成。無論是子宮下垂或小腸脫垂,有可能是因為筋膜斷裂或牽扯變弱所致。完整性的內骨盆腔筋膜可防止鄰近的器官造成陰道的疝氣,健全的骨盆腔膈膜防止陰道及相鄰的臟器造成生殖孔的疝氣,小腸脫垂的產生是因為內骨盆腔筋脈斷裂所造成而非受牽扯變脆弱所造成。子宮薦椎韌帶及子宮頸旁環的構造的斷裂或缺損,為陰道頂及小腸脫垂的主因,因為筋膜斷裂造成腹膜與陰道相接連,當腹壓上升時,腹膜及小腸便受推擠而由筋膜斷裂處漸漸往下脫出。小腸脫垂的發生大多數在子宮切除的情況下,在陰道開口縫合時沒有將恥骨子宮頸筋膜與直腸陰道筋脈縫合好,或術後發生此兩種筋脈分離而造成的,通常分離處發生於陰道頂後方。在子宮存在下,其頂端的內骨盆腔筋脈與子宮頸及子宮體應相連接,但在少數的情況下直腸陰道筋脈可能與子宮後方斷離,而造成雖有完整的子宮存在下仍然產生『後小腸脫垂』的情形。

III. 手術方法
A. 陰道頂缺陷的手術方法
1. 經陰道式治療性手術方法
子宮及陰道頂的下垂若為子宮薦骨韌帶的斷裂,則可以將其拉回再予以縫合到上端陰道來做支撐,同時重建子宮頸旁環以防止小腸再脫垂。經由陰道方式來使用子宮薦椎韌帶作懸吊以支撐陰道頂或其上端,可獲得最佳的解剖構造相關位置,而且有較佳的陰道長度以利性行為及較少的出血機會,目前此種手術有很好的成績,其平均成功率為91%,目前有被廣泛接納的傾向。
2. 經腹腔鏡式治療性手術方法
首先用縫線將恥骨子宮頸筋膜、子宮薦椎及主韌帶複合體及直腸陰道筋膜縫合在一起,重建陰道頂的子宮頸旁環,以提供強而有力的支撐來懸吊陰道頂及有效的閉合後穹窿。除了將子宮薦椎韌帶及直腸陰道筋膜縫合(排除陰道表皮),也可將子宮頸筋膜與直腸陰道筋膜縫合,來治療小腸脫垂。除此之外,可再增加二或三條縫線將子宮薦椎韌帶與直腸陰道筋膜縫合在一起。通常不建議將子宮薦椎韌帶向中央靠攏,如此才可以避免上陰道閉鎖而能保持陰道之性功能。
文獻上經腹腔鏡式重建陰道頂支撐可分為懸吊於子宮薦椎韌帶及薦骨峽兩種,後者常於子宮薦椎韌帶無法明確辨認(極端缺陷)時使用。
3. 混合方式(經腹腔鏡與經陰道方式並用)
利用經腹腔鏡的方式將縫線鉤過子宮薦椎韌帶,以便經陰道方式手術矯正小腸脫垂時使用。在腹腔鏡下,於坐骨棘處找出子宮薦椎韌帶,鉤上縫線後,剪斷縫線所帶之針,利用體外打結的方式,固定縫線於子宮薦椎韌帶並將兩線端留於體內。接著經由陰道的方式,將後陰道由正中切開剝離其下的直腸陰道筋膜,分離到陰道頂可遇到直腸陰道筋膜突然消失而可見腹膜的突出。打開及進入小腸脫垂囊腔,剪掉過多的腹膜,將子宮薦椎韌帶縫合於兩側陰道頂端,使一端穿透過恥骨子宮頸筋膜,而另一端穿透過直腸陰道筋膜。接著恥骨子宮頸筋膜與直腸陰道筋膜使用四至六條永久縫線,將小腸脫垂缺陷閉合,再將子宮薦椎韌帶縫線打結懸吊陰道頂。

B. 子宮懸吊的手術方法
1. 經陰道式
手術方式為經由陰道將子宮薦椎韌帶與子宮分離,然後減短子宮薦椎韌帶並重置於子宮頸峽部區的前方。
2. 經腹腔鏡式
若有子宮下垂的情況下而要保留子宮,利用腹腔鏡方式使用子宮薦椎韌帶來懸吊子宮,將子宮薦椎韌帶縫合到子宮頸後,並將子宮薦椎韌帶利用縫線向中央靠攏縫合,以改善子宮脫垂,其成功率為81%至100%。若是子宮薦椎韌帶無法尋找出,則需使用人工網狀物懸吊到薦骨峽的前韌帶來懸吊子宮,其目前報告的成功率為100%。

未來發展
基於子宮薦椎韌帶於上陰道支撐的重要性,並考量到所縫合的組織可能脆弱,及癒合後的傷口在還沒形成強而有力的結締組織纖維化前可能會斷裂,為骨盆重建手術術後再復發的原因之一。使用人工合成物質以作為骨盆腔重建手術之材料,以加強或替換衰弱或缺陷的組織防止復發,是目前手術的趨勢。文獻上已有使用人工產物(最常見為多聚丙烯網狀物polypropylene mesh)來作骨盆腔重建手術使用,皆是利用多聚丙烯網狀物帶與周遭組織如子宮薦椎、主韌帶複合體及後骨盆腔肌肉會產生融合,以支撐上陰道。目前正在發展的有法國TVM研究小組利用Gynecare mesh(Johnson-Johnson公司)研發出的prolift系統及American Medical System(AMS)的Apogee系統,此兩種可能成為將來治療陰道頂脫垂的新趨勢。

圖一。內骨盆腔筋脈於子宮頸部位形成子宮頸旁環。

馬偕醫院婦女泌尿科 楊振銘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