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會員 會員登入 聯絡我們English

電子報

【經皮脊髓刺激對中風後排尿症狀研】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醫療電子報(113年2月份)

發佈日期:2024-02-12

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電子報 / 2024年2/12日 電子報

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 網路主委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 鄒頡龍

各位會員新年快樂!祝大家跟家人朋友度過了幸福滿滿的假期!

感謝會員們一直以來的支持,您的鼓勵使我們更加堅持追求更優質的電子報內容。我們協會致力推廣實用、最新的衛教文章給大家,除了帶給大家新知以外,也希望喚起大眾對此塊的重視。歡迎會員們轉發給親朋好友,將好的文章分享給更多人。

二月份「大師與您面對面」活動資訊:

  • 時間:113/2/15日 (四)晚上8點
  • 地點:線上直播(請先上「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FB,預約參加線上直播https://fb.me/e/3e0eiAiwR
  • 主題:攝護腺肥大手術的變身之旅
  • 主講人:林友翔醫師與劉昕和醫師

劉昕和醫師 林友翔醫師
★ 現任:
  • 台中慈濟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
★ 學經歷: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
  • 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進修
  • 花蓮慈濟排尿障礙治療暨研究中心進修
  • 台灣泌尿科醫學會婦女泌尿學專家醫師
  • 台灣性傳染病專家醫師
★ 現任:
  • 林口長庚泌尿科副教授
  • 尿失禁防治協會理事
  • 台灣新創醫療學會理事
★ 學經歷:
  • 長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
  • 長庚醫學院 醫學系畢
  • 尿失禁防治協會副秘書長

觀看方式:線上直播(請點選以下連結或搜尋「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FB,預約參加線上直播)https://fb.me/e/3e0eiAiwR

本期學術論壇,國立臺灣大學附設醫院泌尿部 主治醫師 黃欣媚醫師 介紹了Evgeniy I. Kreydin, Aidin Abedi 等人於 2024 年發表在 Journal of Urology 的論文,探討主題:「經皮脊髓刺激對中風後排尿相關腦活動和下尿路症狀影響的初步研究」

神經調節和神經刺激在泌尿科應用是發展最迅速的領域之一。這些治療初始於治療難治性急迫性尿失禁,不同的神經調節和刺激方式已被測試、應用並證實對一系列排尿和骨盆底功能障礙有效。神經調節的其他應用也包括了慢性盆腔疼痛疾病,如慢性前列腺炎和膀胱疼痛綜合症等。目前尚無批准的神經調節方式用於治療神經源性膀胱患者的下尿路症狀(LUTS)。然而,考慮到這種病症的病因,神經調節似乎是一種直觀合適的治療方法。本篇研究探討了經皮脊髓刺激(TSCS)對因中風引起的神經性膀胱患者的尿路症狀和尿失禁的影響。為了研究TSCS的機制,他們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來評估接受此治療後排尿相關腦部活動變化,并與健康對照組進行了比較。總共收錄了15位中風後產生排尿功能障礙的病人以及16位健康人,進行每兩週一次的TSCS療程共24次。并進行了另一次同時的尿動力學—功能性核磁共振磁影像研究。臨床結果是通過使用經過驗證的問卷和排尿日記來評估的。在接受經皮脊髓刺激(TSCS)後,患者在包括中腦導水管周圍灰質、島葉、外側前額葉皮層和運動皮層等區域表現出血氧水平上升之活動。在接受TSCS治療之前,健康對照組在17個區域(包括前額葉皮層和基底節的多個區域)展示出更高的血氧水平上升之活動。這些差異在接受TSCS後減弱,健康志願者和完成治療的中風參與者之間的前腦區域差異不再存在。由於大腦在調節下泌尿道(LUT)方面扮演著複雜的角色,因此遭受腦血管意外(CVA)的患者經常會發展儲存型下泌尿道症狀(LUTS)。多達40%的中風倖存者繼續生活於慢性膀胱功能障礙中。然而,目前對於為何大腦某些部位的損傷會導致LUT失調和新出現的膀胱症狀尚不清楚。之前的研究表明,與健康對照組相比,CVA後發展尿失禁的患者表現出一種獨特的腦活動模式,這表明自主和自願控制的大腦區域之間的連接丟失。目前尚無治療方法能夠恢復CVA中斷或破壞的大腦中的神經連接。然而,諸如骶神經和後脛神經刺激等技術,通過調節神經活動來改善其他功能,例如特發性過動膀胱。儘管這些技術刺激周邊神經系統,但它們導致了負責排尿中樞腦區域的變化。
詳細內容,請見本期「學術論壇」

本期的另一則學術論壇,則是由 高雄醫學大學 泌尿部 主治醫師 林崇裕醫師 介紹了Jacob H. Feiertag, Jennifer A. Kane 等人於 2023 年發表在 European Urology Open Science 的論文,探討主題:「良性攝護腺增生患者在進行攝護腺拉開術、經尿道攝護腺切除術和雷射攝護腺汽化術後再手術的發生率:TriNetX分析」。

良性攝護腺增生(BPH)可以說是最為人所知的泌尿科疾病之一。根據統計,60歲以上的男性族群約有一半的人患有此疾病,80歲以上的族群更有四分之三的男性身受其害。雖然目前藥物治療已經相當有效,但統計上仍有10%的病人需要手術。相較於傳統經尿道攝護腺刮除(TURP),更加微創的雷射攝護腺汽化術(PVP)以及攝護腺拉開術(UroLift)近年來受到推崇。其中UroLift更因極少的副作用而蔚為風潮,但治療的持久性目前則受到質疑。
這份研究報告發表於2023年11月,探討了不同手術方式(UroLift、TURP和PVP)治療良性攝護腺增生後需要再次手術的比率。本研究藉由評估再手術率(reoperation rate)來評估BPH治療手段的持久性。研究統計2015年至2018年間所有接受UroLift、TURP、以及PVP的病人,結果顯示接受UroLift、TURP和PVP治療後的病人,於一段時間後的再手術率有所不同。UroLift後的累積再手術率,在UroLift術後1 年(5.1%,n = 14,343)和UroLift術後 4 年(16.1%,n = 710),平均每年成長 3.6% 的再手術率。相較之下,TURP (n = 22,071) 和 PVP (n = 14,110) 於手術後4年時的再手術率分別為 7.5% 和 7.8%。可以發現UroLift的再手術率於手術後第四年時,是其他手術方式的兩倍,而TURP和PVP之間並無顯著差異。有鑑於此,雖然UroLift標榜極少副作用,並且可以最大化保留勃起以及射精功能,但由於較高的再手術率,文章作者還是建議泌尿科醫師需要審慎選擇病人,討論病人的需求,才能給予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詳細內容,請見本期「學術論壇」

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

祝福您
事事順心
平安喜樂

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 網路主委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 鄒頡龍

本網站所有資訊內容屬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所有,非經同意不得以任意形式轉載或使用
Copyright © 2016 TC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