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會員 會員登入 聯絡我們English

電子報

【鈥雷射攝護腺剜除手術及攝護腺癌的關係】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醫療電子報-(113年9月份)

發佈日期:2024-09-30

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電子報 / 2024年9/30日 電子報

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 網路主委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 鄒頡龍

113年度會員大會暨學術研討會已經於113年9月13日至9月15日於台中榮民總醫院研究大樓順利舉行,並選出第十屆理監事。以下是當選名單

  • 理事長: 蒙 恩
  • 常務理事: 李偉嘉、林志杰、楊緒棣、鄒頡龍
  • 理 事: 江元宏、李建儀、阮雍順、周博敏、林子平、林威宇、許毓昭、蔡娟秀、賴郁芬、鍾旭東
  • 常務監事: 吳俊賢
  • 監 事: 范玉華、張尚仁、許兆畬、蕭聖謀
  • 秘書長: 林友翔

TCS第十屆理事長的話 三軍總醫院蒙恩教授

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TCS)是蒙恩踏入泌尿科領域後幫助個人成長最重要的學術和醫療社團。很享受在TCS的活動中和會員朋友們互動交流,學習歷任理事長和前輩老師們的風範,成為自身養分而得以茁壯,不單提昇自己的臨床知識和技能,也把自己的經驗傳承給下一代。過去二十多年,TCS在江漢聲、林登龍、郭漢崇、莊燿吉以及廖俊厚幾位前任理事長的帶領下,已經成為台灣一個非常重要跨領域跨專科的全方位醫療照護團體。前輩們的研究論文發表更是在國際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讓台灣的功能性及婦女泌尿學發揚光大。謝謝前幾屆委員會的主委和夥伴們的奉獻和付出,把協會的學術交流活動、實體和線上病人衛教及指導員和技術員的認證,辦得有聲有色,獲得會員們的好評和熱烈的迴響。更重要的是讓下泌尿道失能的病人們獲得高品質的醫療照護。

以下是蒙恩對未來TCS發展的一些規劃和想法,但僅靠小弟個人的能力遠遠不足以達成,請各位不吝給予指教和批評,讓我們一起努力,推昇國內下泌尿道障礙及婦女骨盆底疾病患者的醫療品質。

  1. 深化國際交流開拓會員的視野
    • 持續邀請國際級有經驗的講師以工作坊形式來台分享臨床照護經驗及研究新知
    • 鼓勵並支持醫師和專業醫療人員前往參與國際會議,吸收新知並增加台灣能見度
    • 媒合年輕醫師前往國外知名功能性泌尿學機構或實驗室短修或長修
  2. 導入AI及先進醫療應用技能
    • 邀請業界AI達人或醫界前輩分享經驗,啓發會員對AI的認識及未來的應用
    • 提昇本會醫師機械手臂輔助內視鏡骨盆重建手術的技巧
    • 舉辦模擬實戰工作坊,幫助會員們精進各種下泌尿道微創及内視鏡手術
  3. 提昇功能性泌尿基礎研究量能
    • 各大醫學中心基礎實驗室觀摩和交流
    • 定期邀請相關基礎生科老師舉辦講座,增加與基礎研究老師的合作機會
  4. 推動多中心臨床研究計畫
    • 透過協會舉辦的研究會議,共同設定研究主題
    • 爭取資源和人力投人收案和分析,減輕研究人員的負擔
    • 共同發表研究論文,提昇台灣學術地位
  5. 推廣骨盆底健康保健
    • 持續與復建科醫師和專業物理治療師合作,透TCS實體或線上活動,教導民眾正確骨盆底肌肉保建觀念
    • 不定期與長照機構合作舉辦下泌尿道及骨盆底健康衛教活動
    • 持續精進排尿障礙醫師/專科護理師/技術員/治療師訓練課程
    • 建立尿路動力學技術員溝通平台,讓各院間技術員可以互相交流,提昇尿路動力學檢查品質
  6. 打造多元民眾衛教及病友支持資訊平臺
    • 在既有的資訊基礎上讓民眾有更多與TCS互動的機會
    • 為間質性膀胱炎和脊髓損傷需要長期關懷的患者建立支持群組

未來蒙恩將跟隨前面幾位理事長的腳步,盡一切力量,讓TCS成為一個預防和治療並重、知識和技能並進、醫師、護師與治療師並肩的協會。而您的參與將會是TCS進步最大的動力。

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第十屆理事長 蒙恩 教授
2024年9月25日謹誌于台北

勃起功能障礙(ED)是一種常見的男性健康問題,全球約有超過一億男性受其影響。估計至2025年,勃起功能障礙病例數將增至3.22億。現有的治療方法包括磷酸二酯酶5型抑制劑(PDE5i)、荷爾蒙治療、陰莖海綿體注射、真空勃起裝置等,但這些方法無法達到根治或逆轉病理過程的效果。本期學術論壇, 佑達泌尿科診所 曹書瀚醫師 介紹了Qiancheng Mao 等人於 2024 年發表在 The Aging Male 的論文,探討主題:「高濃度血小板血漿在治療勃起功能障礙中的療效:隨機對照試驗的系統性文獻回顧與統合分析」
近年來,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治療作為再生醫學的一部分,引起了廣泛關注。PRP由離心分離獲得含有高濃度的血小板和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如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FGF)、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和表皮生長因子(EGF)等,這些因子有助於細胞增殖、分化及組織修復,對於陰莖損傷的修復可能具有潛在的治療機制。然而,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尚未批准PRP用於ED注射治療,其在某些地區的商業應用亦不被政府或私人保險承保,患者需自行承擔治療費用和面臨不確定風險。
本系統性文獻回顧與統合分析旨在評估PRP治療ED的有效性。研究團隊有系統地檢索了PubMed、Embase、Cochrane圖書館和Web of Science數據庫,最終納入4項隨機對照試驗(RCT)共413名患者。結果顯示,PRP組在第1個月(p=0.03)和第6個月(p=0.008)的最小臨床重要差異(MCID)上明顯優於安慰劑組,但在第3個月(p=0.19)沒有顯著差異。此外,PRP在國際勃起功能指數(IIEF)評分上,第1、3、6個月均顯著優於安慰劑(p<0.00001)。
總結來說,PRP在治療ED方面較安慰劑有更顯著的療效,為ED的潛在替代治療提供了希望。然而,由於FDA尚未批准PRP用於ED治療,並且患者需自費治療,這意味著未來需要更多的研究來進一步驗證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並探討其臨床應用的可行性和經濟性。
詳細內容,請見本期「學術論壇」

本期學術論壇,三軍總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 周孟翰醫師 介紹了Matthew S. Lee. 等人於 2023 年發表在Nature Reviews Urology的論文,探討主題:「鈥雷射攝護腺剜除手術及攝護腺癌的關係」
鈥雷射攝護腺剜除相較於傳統的攝護腺刮除手術,因移除的攝護腺組織量較多,使得病理組織意外發現攝護腺癌的可能性增加(特別是PSA<10 ng/mL的病患族群),過去文獻顯示這類情況佔比約5.6-23.3%。雖然剜除術後意外發現攝護腺癌的相關變數、減少發生機率的策略及疾病進程已有廣泛性研究,但仍需要更多佐證作為臨床參考。
先接受鈥雷射攝護腺剜除手術再接受機器手臂輔助攝護腺根除性切除,可能會導致手術時間延長、失血量增加、術後禁尿功能恢復較差、需要膀胱頸重建的機率增加及生化復發率提高。因此,對於符合攝護腺癌篩檢標準(例如55-69歲或有家族史)且PSA升高的患者,泌尿科醫師應解釋攝護腺癌切片評估的風險和益處。排除臨床顯著的攝護腺癌對於給予病患正確的初始治療建議至關重要。對於術後PSA大於1 ng/ml、PSA下降小於50%及PSA密度大於0.1 ng/ml的患者,需考慮進一步接受攝護腺切片評估。此外,對於術後診斷為攝護腺癌的病患,須經多專科團隊討論評估不同治療對病患的影響,並與病患充分討論各種治療選項。
這篇文章的研究結論表明,鈥雷射攝護腺剜除手術在移除更多攝護腺組織的同時,也增加了意外發現攝護腺癌的機會,特別是在攝護腺指數較低的病患族群中。因此,術前的精確診斷對於避免術後需要進行更複雜的治療至關重要。
詳細內容,請見本期「學術論壇」

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

祝福您
事事順心
平安喜樂

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 網路主委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 鄒頡龍

本網站所有資訊內容屬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所有,非經同意不得以任意形式轉載或使用
Copyright © 2016 TC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