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 網路主委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 鄒頡龍
炎炎夏日,新聞說:高溫又超過38度…大家最近可能忙著躲太陽、找涼飲,身體的小訊號反而容易被忽略。
天氣炎熱,一定要記得補充水分。最近泌尿科出現好多患者,都說明明喝了水,卻沒有尿,後來發生泌尿道感染…覺得很冤枉。
夏日中因為汗水蒸發,尿液會變少,發生泌尿道感染的機會也增加。如果發生泌尿道感染,可能會有頻尿,排尿疼痛等症狀,嚴重時甚至會血尿。
不過,如果發現有血尿,可別以為一定是「泌尿道感染」,血尿的原因很多,其中一種是…我們最不希望發生的:泌尿道惡性腫瘤。
【本月醫師直播】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泌尿科 蔡正晏醫師演講的主題:
常見排尿症狀與泌尿道惡性腫瘤,這是非常實用的內容!歡迎準時參加,並將這個訊息轉傳給你的親朋好友。

- 主講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泌尿科 蔡正晏醫師
- 時間:114/6/30(一)晚上8點
- 地點:線上直播(請先上「台灣尿禁防治協會」FB,預約參加線上直播)
- 主題:那些不該被忽略的小事:常見排尿症狀與泌尿道惡性腫瘤
2025/7/19(六)在高雄萬豪酒店有一場「Neurogenic lower urinary tract dysfunction研討會」,熱情邀約會員們踴躍報名參加,時間及地點如下,採實體及線上會議進行。
- 線上報名:前往報名參加
- 實體報名:前往報名參加
- 日期:2025 July 19 (Sat) 13:00~17:40
- 地點:高雄萬豪酒店10樓皇喜會議室C
- 地址:高雄市鼓山區龍德新路222號
最近台灣COVID-19疫情又有升溫的跡象。「要不要再打疫苗?」成為大家心裡的問號…。疫苗雖然有保護效果,但是否會為身體帶來其他方面的影響…??
本期學術論壇,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蔡正晏醫師介紹了Amirreza Shamshirgaran等人於 2025 年發表在Clin Exp Vaccine Res,探討主題:「COVID-19疫苗接種對良性攝護腺肥大患者下泌尿道症狀的影響」。
自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全球投入大量資源研發對於新型冠狀病毒的有效疫苗,許多疫苗因而問世。雖然疫苗的施打能有效降低 COVID-19所造成的發病率與死亡率,但疫苗的安全性與潛在副作用也因此成為了全球當下的重要問題。
而在疫苗相關不良反應的紀錄中,有些報告指出了泌尿道方面的不良反應,如尿急、頻尿,甚至尿失禁等等。然而,這些研究並未評估疫苗接種前患者下尿路症狀的基準狀態,而此為本文章所著墨之處。
本研究於伊朗德黑蘭Sina醫院進行,共納入106位良性攝護腺肥大並接種COVID-19疫苗之患者,年齡介於40至85歲,皆接受IPSS問卷與尿液分析。主要疫苗為AstraZeneca、Sinopharm及Sputnik-V,三個月後再次追蹤攝護腺體積、PSA、尿液與IPSS結果。
結果顯示攝護腺體積與PSA無顯著變化,但紅白血球數量上升,尿急、頻尿、解尿疼痛及血尿顯著上升。另有研究指出13.4%過動性膀胱病患接種後儲尿期症狀惡化,FDA資料中泌尿副作用占比不到1%。可能機轉與疫苗引發免疫反應有關,如促使泌尿上皮釋放乙醯膽鹼與ATP;也有研究發現接種後尿液中免疫相關蛋白質變化明顯,支持此機轉。本研究亦發現WBC與RBC顯著上升,顯示免疫反應與下尿路症狀惡化可能相關。
雖然比例不高,但良性攝護腺肥大患者屬高風險,建議泌尿科醫師提醒病患接種後可能出現儲尿期症狀惡化,但多無需停藥或特殊處理,也不建議因此不施打疫苗。
......詳細內容,請見本期「學術論壇」。
本期學術論壇,台北榮民總醫院泌尿部顧明軒醫師介紹了Rachel Vancavage等人於2025年發表在Neurourol Urodyn,探討主題:「排尿姿勢與座椅特性對尿動力學檢查中低逼尿肌低活動性誤診之潛在影響」。
逼尿肌低活動性(DUA)是指膀胱逼尿肌收縮力道與/或持續時間不足,導致排尿延長或無法排空膀胱,診斷仰賴尿路動力學檢查(UDS)。檢查透過導尿導管偵測排尿時膀胱壓力變化以評估功能。然而檢查環境與日常排尿差異,加上醫護在旁,可能使患者焦慮,導致括約肌放鬆不良或逼尿肌抑制,造成情境性排尿困難,影響判讀。
Vancavage等人於2025年發表研究,透過調整排尿姿勢與椅面硬度,使檢查環境更貼近日常,提升準確性。研究發現,原無法排尿的患者中,近七成在改變姿勢或使用硬式坐面後能順利排尿,展現逼尿肌功能,避免誤診。此回溯性研究分析2022至2024年Albany Medical Center婦女泌尿部門503份UDS檢查,94位因排尿困難者被允許調整姿勢,最終納入81份數據。
結果顯示,原無逼尿肌收縮者中71%在調整姿勢後展現功能,BCI、BOOI、Qmax等指標明顯提升。傳統軟墊檢查椅與如廁姿勢差異,加上隱私感不足,可能導致排尿抑制。研究團隊建立新流程,包括調暗燈光、播放水聲、椅子前傾、醫護人員退至布幕後、給予5分鐘獨處時間與替代姿勢,並調整壓力感測器高度。
詳細內容,請見本期「學術論壇」。
......詳細內容,請見本期「學術論壇」。
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
祝福您
事事順心
平安喜樂
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 網路主委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 鄒頡龍